第九十六章:忠于天下?-《明末重生之门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自信,睥睨。
    孙杰的声音如同洪钟。
    “城外三里处,便是鲍承先埋尸地,若是不信,尽可去看。”
    又看向身旁的陈虎,“去将鲍承先的口供拿来!”
    陈虎转身回去,顷刻之后,拿着鲍承先的口供出来。
    “这便是他的口供,与我无用,孙大人要,尽可拿去!”
    孙杰拿着鲍承先的口供,横在身前。
    孙传庭看着孙杰手中的口供,有些犹豫。
    踌躇了一会儿,还是拿了过来。
    “鲍承先和他的随从,已经被我杀了!埋在了一起,若是不信,尽可去看。
    就在城西北三里处,那里有一座化为废墟的破庙,就埋在那里。
    我还有事,失陪!”
    说罢,带着众人离去。
    看着孙杰离去的背影,孙传庭心中五味杂陈。
    “忠于这方天地?不是忠君之人,这,何以成说?!”
    这种奇怪的说法,从未听过。
    从古至今,人人皆说忠君,可从未听说过忠于这方天地,忠于这方天下。
    “忠君?!忠天下?!
    怪哉!”
    摇了摇头,实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。
    片刻之后,孙传庭带着人出了城,去了孙杰说的那个地方。
    挖了没多深,便挖到了鲍承先的尸体。
    看着那铁青的头皮,孙传庭瞬间明白,此事八九不离十。
    他知道鲍承先是谁,当年投降建奴的那些人,一时间闹的满城风雨。
    如今看到这个开始腐烂的汉奸,一时间唏嘘不已。
    想把此事上报朝廷,可想了想,还是算了。
    报上去,朝廷会相信吗?
    这里面的一切,如何解释?
    鲍承先是怎么跑到陕西去的?他跑去的目的是什么?
    这些都说不明白,报上去也没人信。
    反正鲍承先也死了,省得多事,节外生枝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皇太极出兵了,进攻喀尔喀。
    喀尔喀居于漠北,明朝中期,原驻牧于哈拉哈河两岸,及克鲁伦河附近的东部蒙古本部中的喀尔喀部逐渐向漠北迁移。
    皇太极曾三征喀尔喀,把当时名声赫赫的林丹汗摁在地上打。
    林丹汗是当时喀尔喀的大汗,皇太极把他打的到处流亡。
    林丹汗死后,喀尔喀分裂,形成为札萨克图汗、土谢图汗、车臣汗等三大部。
    崇祯九年三月,蒙古的十六个部落首领在沈阳会盟,共同推举皇太极为大汗,也就是“博克达彻辰汗”。
    但他们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,暂时的会盟,不过是屈服于皇太极的淫威罢了。
    崇祯十年末,喀尔喀三大部内部不稳,本应缴纳的朝贡,却莫名其妙的拖欠。
    皇太极派使者询问,结果莫名其妙的死亡。
    蒙古诸部可是皇太极的后院,若是后院不稳,如何攻略大明?
    于是,皇太极领兵亲征。
    不过,此时的他刚刚出盛京城不远,尚未进入草原范围,便收到了盛京城转送过来的军报。
    盛京城西北方向,营盘蔓延了数里。
    肥胖的皇太极坐在大帐中,看着鲍承先送来的军报,笑成了一朵花。
    “若是真的能劝降这个叫做孙杰的人,那对我大清将会是一大助力。”
    放下手中的军报,兴奋在大帐中来来回回不停的走着。
    他以为鲍承先会不负众望,殊不知,鲍承先已经成了地下的一具骸骨。
    心中所想,不过一厢情愿,一场笑话。
    想了想,让人把阿济格叫了过来。
    阿济格是一个怪胎,他和多尔衮、多铎是一母胞兄弟。
    可却亲近皇太极,为皇太极登基出力不少。
    他带兵能力出众,深受皇太极看重。
    这次出征喀尔喀,便带着他。
    没多久,阿济格站在了大帐中。
    身上只穿了一件中衣,看上去有些单薄。
    自从莽古尔泰御前拔刀之后,行军之时,若要面见皇帝,便要卸掉衣甲以及武器。
    “奴才阿济格,拜见主子!”
    阿济格袖子一甩,跪在地上,行了一个打千礼,毕恭毕敬。
    “起来吧!”皇太极摆摆手。
    “喳!”
    站了起来。
    “这是鲍承先那个奴才送来的军报,你看看!”
    皇太极把手中的军报交给旁边的随军太监,让其转交给阿济格。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