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章:军改-《明末重生之门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孙杰那天的事做的很不错,没多久,老母猪们就怀上了猪仔。
    一般情况下,老母猪的怀胎在四个月左右。
    目前才刚刚开始,有王笔以及那些猪倌照顾着,也不用太过担心。
    城外开始修建百姓的居所,孙玲之前提出的方案,已经开始实施。
    孙杰对孙玲的方案进行了增补,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。
    城中的百姓,已经有一部分搬了出去。
    城池一下子空荡了许多,孙杰明白,这只是暂时的。
    周围的那些土匪,全部被清剿完毕。
    在清剿的时候,甚至还故意遗漏了一些,拉着新兵过去练兵。
    六千兵马如今都差不多了,几乎人人见过血,不敢说是当世最强军,也不会差太多。
    扩军没有停止,秦商又弄来了一批百姓过来,如今驻地的百姓,达到了八万人。
    孙杰又抽调了一些壮丁,充为新兵。
    目前,孙杰手中兵马有八千余人。
    这八千余人,基本上都见过血。
    多出来的这些百姓,在王笔的管理下,开始种植土豆。
    很早之前跟着孙杰的陈德,如今也升了官,是一个农事管事。
    直接向王笔负责,主管农田开垦,粮食耕种,土地庄稼等事。
    人活七十古来稀,王笔虽然没有七十岁,但之前来的时候,看上去萎靡不已。
    可如今,竟然越活越年轻,红光满面的样子,    焕发了第二春。
    倒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,    时常跟着王笔学习文化,    学习算账。
    如今的他,已经会写不少字,也能算帐。
    周围的那些田地,    也慢慢的开垦出来。
    陈德几乎每天都在田间地头,带着很早之前,    在孙杰那里学习过的种地能手,    向新来的这些百姓教授。
    驻地已经彻底摊开,    这些新来的百姓们几乎都有田地。
    分给他们的田地,也不需要孙杰去管。
    有王笔,    陈德他们,哪里还用得着孙杰?
    周围尽是荒地,以前没水,    没人耕种,    如今有了水井,    开垦出来就是农田。
    时节尚未过去,    正是种植土豆的时候。
    冬小麦也要照应,要不了几个月,    便是收获的时节了。
    人多了,事就好办。
    这些人,按照姓氏,    分开成村。
    这个时代的传统,喜欢聚族而居。
    若是强行分开,    反而会惹出事端。
    他们的住宅,还有很多是用土坯盖的,    但对他们来说,已经很不错了,    比之前流浪的时候,要好上不知道多少。
    村子里还修建有祠堂,这东西必不可少,是他们的精气神。
    不过,除了祠堂之外,还修建有孙杰的生祠。
    生祠可以追溯到西汉之时:西汉栾布为燕相,燕齐之间为其立社,号栾公社;石庆为齐相,齐人为立石相祠。此为立生祠之始。
    天启年间,魏忠贤祸乱朝纲,各地官员为了拍马屁,给他建了很多生祠。
    也就是从他开始,生祠就变得乌烟瘴气,成了贬义词。
    事分两面,孙杰收留了这些百姓,给了他们活路。
    在这乱世里,便是天大的福分。
    给他们打井,给他们饭吃,给他们衣穿。
    更不用说,这些土地以后还会给他们。
    从古到今,哪里有这样的人?说是天上的星宿下凡都不为过。
    于是,这些百姓就自发的修建了生祠。
    孙杰的生祠是各个村子里最好的建筑,大砖大瓦,有模有样。
    就连他们的祠堂,都比不上。
    百姓们遇到时节,就会去孙杰的生祠中上香,保佑安康。
    孙杰在知道这事时,有些不适应。
    现代没有建生祠的规矩,这突然让人祭拜,总觉得不舒服。
    可王笔却说,    这是这些百姓唯一能想到的感谢手段。
    若是禁绝,反而坏事。
    第(1/3)页